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秋愁,黯黯生天際。誰能將如此滄桑、如此愁緒與往日歌舞升平、繁花似錦、人聲鼎沸的菲尼克斯太陽城(查看地圖)或拉斯維加斯不夜賭城聯系在一起?實際上,這也許正是,或者更保守地說,將是這些城市某些區域的現實寫生。
在美國房市乍暖還寒之時,二手房和新房交易的日趨慘淡讓許多拔地而起的高價房區人去樓空、舉目荒涼。圣弗朗西斯哥聯邦儲備銀行主席10月16日在一次公開演講中不無沮喪地表示,這兩大西南都市的實際未售房比率可能已在悄然無聲之中達到了近80%。于是乎,聞風喪膽的市場有如“識盡愁滋味”一般欲說還休,有的業界分析師甚至開始使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怖詞匯來形容房市降溫中的城市近景:“鬼城(ghost towns)”。
在我看來,“鬼城”至少包含了兩種含義:一是人煙稀少,二是無盡黑暗。第一種含義顯然是直觀的,在房市中或是深度套牢,或是疲憊不堪的美國消費者可能已經不再熱衷于居住在某些泡沫期投機風潮催生的高價房區,因為這些生活性價比較低的“資本房”中留下的只有沉重的金融負擔和難以抹去的悔恨記憶。第二種含義現在看來是最富有爭議,同時也是最能激發市場遐想的深度問題,這個問題是看上去有些糾纏不清的雙向問題:房市降溫會給美國經濟帶來復蘇黑暗嗎?正在趨緩的經濟復蘇會給美國房市帶來反彈黑暗嗎?
毫無疑問,這個雙向問題的關鍵核心在長期中處于一個交替取代的潛在狀態,而現在的狀態就是房市降溫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正處于問題中心,原因很簡單,房市“大范圍降溫”已經被公認為不爭的現實趨向,而美國經濟的未來冷暖還充滿著種種懸念。那么,房市“鬼城”會成為美國經濟不可承受之重嗎?許多國際觀察者,甚至美國人自己似乎對此都有些不屑一顧,美國經濟近來較為搶眼的復蘇表現讓樂觀情緒一時間充斥著整個市場。
這種樂觀并非空穴來風,從前兩周公布的就業、消費、零售數據均超出預期水平的現實來看,美國二季度驟然轉弱的經濟頹勢在近來出現了起死回生的種種跡象,而上周美元的強勢堅挺和股市的節節攀升似乎也在宣告著美國經濟的“超人歸來”。
不過遺憾的是,“費爾普斯式”的長短期分析告訴我們,這種樂觀似乎像是一種鼠目寸光的短視寫照,或者說,美國經濟的短期反彈也許會是黑暗籠罩前的“最后瘋狂”。美國著名投資分析師Steve Church最近提出的“消費壓碎”概念引起了市場高度關注,按照這種漸進式分析,在美國緊縮貨幣政策的滯后影響下,美國房市降溫的經濟殺傷力將以一種“慢性死亡”的方式發生作用。
實際上,從房市景氣與貨幣供給的相關關系角度分析,美國經濟現在似乎正處于“走向停滯或衰退”的第六階段。第一階段表現為貨幣當局啟動加息周期,消費者的抵押消費傾向受到些許潛在抑制,美國2004年夏季走進了這一階段;第二階段表現為M1增長陷入停滯,消費者更多地轉向非抵押消費,2004年11月美國進入這一階段;第三階段表現為消費者控制大宗商品消費沖動以盡量減少長期融資的需要,2005年起美國汽車市場的波動正是進入這一階段的信號;第四階段表現為現有房銷售趨于溫和,新房銷售依舊火爆,2005年11月起美國現有房銷售出現問題;第五階段表現為現有房銷售出現下降,2006年8月美國現有房銷售同比下降12.6%,現有房價格甚至也同比下跌了1.7%;第六階段表現為新房銷售出現滯納,空房率不斷上升,雖然我們不敢肯定,但現在似乎美國已經開始步入這一階段。
而在“消費壓碎”分析看來,第六階段正是通向經濟衰退的“冥界之河”,接下來緊隨其后的可能是滯后的家庭債務安排問題和實際收入水平的下降,而這必然會給美國經濟增長發動機———消費帶來致命一擊。實際上,根據市場較為悲觀的數據分析,美國的名義個人消費甚至可能在2007年出現負增長,這可是1938年以來從未出現過的“經濟災難”。
無論如何,美國房市和美國經濟的互動也許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美好。在房市秋風催“鬼城”的陰影籠罩下,“無處話凄涼”的遠景也許并非聳人聽聞。如此看來,美國人現在的不為所動可能多少有些托大,而至于那些尚處于房市如日中天的某些發展中國家而言,如果設身處地地將“消費壓碎”的階段分析對號入座,也許就不會像現在一樣滿面春風而“不識愁滋味”了。